案例分享
  • 高应变测试,要从“头”开始

    众所周知,高应变测试原始信号的质量对于后期的分析计算较为重要。因此,在高应变测试中有“垃圾进,垃圾出”的说法。也就是说,不好的信号不可能得出合理的结果!在打入桩测试过程中,多数采用施工用的打桩锤进行测试,这种方式锤击能量高,对中有保证。且打入桩都是预制桩,桩身材质均匀,形状规整,所以一般情况下,信号质量都比较好,后期分析计算也相对容易。对于灌注桩而言,测试条件很难达到理想状态,这会导致测试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信号质量难以保证。NO.1均匀性灌注桩是现场浇筑混凝土,桩身材质的均匀性难以保证,传感器位置的弹性模量E有可能存在较大偏差,这就导致力值的测试出现偏差;NO.2前期准备要求灌注桩高应变测试只能使用自由落锤,那么落锤重量是否足够激发土阻力,锤击是否能够保证居中,对测试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

  • 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些隐藏在地下的基础才是关键!

    地基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建筑竣工后难以全面了解其状况,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出现的事故又难以预先察觉,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则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湖北武汉市桥苑新村住宅楼桩基整体失稳爆破拆除案例汉口桥苑新村一栋在建18层住宅楼出现整体倾斜,重心偏移1442mm,为彻底根除隐患,最终决定将地面以上部分的5~18层进行控爆炸毁。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是桩基整体失稳,失稳的原因是大量工程桩偏斜,偏斜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桩基选型不当,该楼的地基是经过工程勘察的,在勘察报告中建议选用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桩尖持力层可选用埋深40m的砂卵石层。但为节约投资,又改选用夯扩桩,而这种桩易产生偏位。2基坑支护方案不合理。为节约投资,建设单位自行决定在基坑南侧和东南段打5排粉喷桩,在基坑西端打2排粉喷桩,其余坑边采用放坡处理,致使基坑未形成完全封闭。这样基坑开挖后,边坡发生滑移,出现险情,专家们分析认为该支护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大量工程桩倾斜,这是桩基整体失稳的重要原因。3施工时错误的提高桩顶标高。4基坑开挖一次到底严重违章作业。5未能及时对斜桩和有严重缺陷桩体进行加固。

  • 48小时,确定桩身混凝土均匀性及完整性

    TIP热法桩身完整性测试桩身热异常完整性测试,简称TIP,是指桩或地连墙混凝土浇筑后,利用测温电缆实时记录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再通过Tip-Reporter专业软件计算后,绘制桩身温度(t)VS深度(d)的曲线及热剖面图,通过温度及热量的差异来判别桩身混凝土均匀性及桩身完整性。TIP测试的优点01TIP的测试时间早,成桩后24-48个小时即可得出结果。PIT由于理论模型的限制,要将桩看成个一维的弹性杆件,所以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有一定的要求,规范里强制大于15Mpa或设计强度的70%,一般需要7天左右。CHAMP一般也需要7天左右。而TIP在成桩或成墙48个小时内即可得出结果,较为快捷。测试时间早就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施工时间成本,特别是对工期要求特别紧的项目。 二也有利于我们事后补救。下面就通过一个案例来查看一下从混凝土刚浇筑完毕后到48小时的温度曲线变化过程。数据解读从总体的测温结果来看,墙体在测试深度范围内没有出现突然的温度降低,表明混凝土完整性良好,没有明显的异常。在深度13m处,出现明显的温度上升,在该位置钢筋笼外侧安装有一个塑料接线盒。

  • 大距离连续墙还能进行跨孔超声测试吗?

    跨孔超声法适用于钻孔桩、螺旋桩、灌注桩、连续墙及其它类型混凝土基础中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测。跨孔法需要预先埋设声测管,将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放入两根声测管中,发射探头发送高频信号,该信号穿过混凝土被接收探头探测。超声波技术具有仪器轻便、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准确度高、结果直观可靠、可在桩身中上下移动测试的优点。跨孔超声法主要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强度与到达时间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混凝土质量,因此接收信号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测试是否成功。测试信号的质量除与声测管的情况相关外,主要与探头之间的距离相关(即与声测管之间的距离相关)。管间距与桩直径直接相关,常规跨距为2m以下,如果距离过大,可能出现信号强度太弱,甚至接收不到信号的现象。一般的声波透射法检测仪器测试距离为8m以下,因此在大跨距地下连续墙的测试中,接收不到信号的情况较为明显。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减小声测管之间的距离,加大管密度,但此种方法不仅增加了成本和施工复杂度,而且对已经完成施工的项目并不适用;二是选择信号更为稳定可靠的测试仪器,仪器性能的提高,可以解决大部分工程检测问题。

  • 突破局限,成孔质量检测的蝶变

    成孔质量

    桩的成孔检测是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超声波成孔检测仪经过多年实践,在使用中面临一些问题,SHAPE成孔质量检测仪在设计上进行了升级,拓展了检测设备的使用条件,克服了使用的局限性。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结构物的重要基础形式,随着建筑物向高层发展,结构物自重加大,加之遇到软基的情况越来越多,钻孔灌注桩基础则愈显其优越性,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水利、港口、码头、高层建筑等工程。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水下灌注的不可见性,加大了成桩质量控制的难度。我国基桩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是成桩测试技术要好于成孔测试技术,而从防患于未然的观点看,桩的成孔检测比成桩后检测更为重要。成孔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缩径:减少单桩承载力与耐久性扩径:充盈系数过大,造成商品混凝土浪费孔倾斜,垂直度不达标:影响施工,严重时无法下放钢筋笼,降低单桩承载力孔深不够:会导致承载力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成孔质量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超声波法。

  • 海上风电平价之路,从基础优化开始

    在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后,中国风力发电即将进入调整期,截止2019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已招标未建设项目共计2132.5万千瓦,预计至少800万千瓦项目将结转至2021年之后。而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风电平价上网”成了关注的重点。平价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海上风电要与已经具备平价能力的陆上风电、光伏、特高压等电源竞争,面临更为残酷的市场,度电成本将成为关键。我国海上风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造价已在逐步下降,相较于2010年23700元/千瓦左右的造价,目前造价约为15700元/千瓦左右,但想要达到平价的标准,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降低整体成本和风险,是技术探索与创新的重点。就海上风电成本的构成来看,风电机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左右。整机成本降低需要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大部件国产化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大容量机组也逐渐成为主流,5MW或将成未来门槛级配置。由此来看,短时期内风电机组的成本很难做到大幅降低。除风电机组外,其次便是约占20%~30%的风机基础成本。相对于其他建设项目,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和基础的建设条件比较复杂,调整和优化的空间较大,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